近日,陕西府谷县委书记马治东在不同场合戴不同手表一事在网上热传,马本人也被一些网友称为“二表哥”。11日,记者从榆林市纪委了解到,纪委正调查此事。马治东本人向媒体表示,是他主动申请市纪委调查此事的。(11月13日新华网)
陕西省原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落马后,手表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官员穿戴方面的忌讳。不过,又一名陕西官员陷入了手表风波,这人就是陕西省府谷县委书记马治东。
马治东是不是类似于杨达才一样的“表哥”,我们还不得而知,这需要纪委等相关部门给出最终的调查结果。毕竟,在事实没有彻底清楚之前,任何武断、偏狭的指证,都可能对当事人造成“误伤”。但是,就在此事件发酵之时,网路再次贴出一篇《府谷县委书记马治东花钱请黑客删帖为哪般》的帖子。帖子充满调侃,指责府谷当地不回应此事而只是一味删帖。
府谷县委书记马治东花钱“请黑客删帖”一事,是“子虚乌有”还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官方沉默的态度来看,确实给舆论更大的想象空间。比如,记者联系马治东,其电话一直处于拒接状态;联系府谷县委宣传部,其工作人员说“具体情况不清楚”;倒是打通了府谷县纪委书记李胜元的电话,但得到回复称“没法管”;多次联系榆林市纪委领导,一开始是无人接听,后来有人接听,得到的回答是“打错了”。
像县处级这样级别的领导,自己用正当的收入花点钱买块名表,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问题的关键是,面对质疑,涉事人选择“沉默”,当地纪委、宣传等部门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闪烁其词,打起了太极。何以如此?一方面,一些地方官员担心“枪打出头鸟”“群起而攻”,不敢、不愿出声;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自身不正”,担心继续追查,“从一变三”暴露出更多问题,所以拒绝出声。
诚然,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民的义愤有时难免虚掷,甚至被个别人利用。但及时回应,澄清事实,是有关方面尤其是有关党委政府部门的责任。显然,如果不对重要舆情和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回应、解疑释惑,那么就会导致了更大规模的质疑发酵。正如《京华时报》评论:如果继续奉行自欺欺人的“鸵鸟思维”,很多小事儿恐会酿成大问题。
目前,榆林市纪委正调查此事,对于这种主动申请调查的态度,我们还是应该肯定的。毕竟,面对网络举报或“负面消息”时,纪检监察机构既不能偏袒涉事官员,也不能盲目相信网络曝光,一切都必须从证据和事实出发。既要重视群众对涉事官员的举报,坚定不移地同违法官员作斗争,也要注重维护清白官员的名誉。
期待榆林市纪委早日公布公正的调查结果,向公众说明“二表哥”事件的真相。另外,掌握公权力的某些官员和部门,也容不得有半点的“鸵鸟思维”,一厢情愿的说辞和做法虽然可以把头埋进土沙之内,可那硕大的身躯,依然会暴露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