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官,你不能走,你走了我们不放心。记者同志,你莫着急嘛,再等等。”
日前,笔者采访吴家慧时,她正在调解一桩
离婚案,在她情法交融的说服下,怒发冲冠的两方当事人已经心平气和了。笔者也在她“等一等”的再三宽慰下,等了2个多小时,眼见在打印调解书,笔者约她到另一个办公室采访,可当事人却不准她走。呵,才接触几个小时,当事人都把她当亲人离不开了。
今年45岁的吴家慧,是重庆万州区人民法院天城人民法庭法官,1991年进入法院系统以来,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一至干到法官,20多年来审结案件3000多件,一直坚持调解结案,去年获得“重庆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说吴家慧是调解能手,数据最有证明力:2011年,吴家慧办理案件145件,调解结案124件,调解息诉率达到50%以上。
女法官吴家慧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在这里,笔者讲两个故事,让大家去领略调解能手的传奇风采。
“背靠背”调解 情润祖孙三代
程先生有兄弟姐妹五人,父亲因病早逝,一直靠母亲程大娘含辛茹苦养大。
2009年,程先生死于
交通事故,妻子赵氏和女儿小程通过一年多的艰难诉讼,终于获得了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丧葬费等赔偿款30多万元。然而,为这30多万元赔偿款的分配,程先生的母亲、妻子和女儿却“杀”起了“家鞑子”。
赔偿款领到手后,赵氏只给了婆婆妈1万元。80多岁的程大娘十分生气:“我儿子都死了,你们领了30多万元,只能我给1万元,那不行,得三个人来平分。”
赵氏和小程却坚持说:“官司是我们去打赢的,您又没有出力,何况我们打官司花了不少精力和费用,给您1万元就不错了。”
经与儿媳妇和孙女多次协商无果,程大娘仍无法达到目的,便于去年春暖花开的3月,一纸诉状将两人告上了区法院,要求法院判令儿媳妇和孙女支付12万元。
没想到这一告,更将事情变恶化了。赵氏和小程均认为老人太过份了,坚决表示只给老人1万元,多的一分钱也莫想。小程甚至说:“奶奶不该告我们,本来1万元钱是该给,又不是我们不承认,她现在告我们了,我们就分钱不给。”
常言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笔赔偿款“结”缠得是结结实实。由于当事人互相视为仇敌,一见面就大吵,“结”无法解开,一拖就是大半年。
吴家慧接手案子后,经过认真分析发现,“结”还在双方不懂法上。根据案情,吴家慧决定采用法和情进行“背靠背”调解。
“老人家,您要求平分儿子的30多万元赔偿金是不合法的?”吴家慧和气地对程大娘说。
“我怎么个不合法?我养他那么大,平分赔偿金还不合法?”程大娘怒气难平,咄咄逼人。
吴家慧一点没生气,耐心地给老人讲解了30万元赔偿金的构成,又详细地给老人讲解了遗产
继承的顺序、比例等。
在吴家慧和风细雨讲理
说法中,倔强的老人如沐春风,心中的坚冰慢慢融化了,仿佛是自言自语地说:“哦,原来我只能按法定
继承及被扶养人生活费那部分哟……”
作通老人的工作后,吴家慧又从亲情、血缘的关系作赵氏、小程的工作,“你们想,老人把儿子扶养大,80多岁遭遇亡子,心都碎了,何况她状告索要的被扶养人生活费合理合法。”
吴家慧以情动人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赵氏、小程感动得当场流下眼泪,表示给老人7万元,并且迅速兑现。
在庭上,三人拿到调解书,脸上笑开了花,亲情、温情重新滋润着三代人的心。
使用“迂回术” 分手互道珍重
2005年,小琳与小黄结婚后商量,决定到岳父母所在的镇上投资建房。于是由小俩口投资10万元建起了房,房产手续等全是岳父母的名字。2010年,小黄与小琳
离婚,
离婚时对共有财产没作处置。
麻烦随之而来,去年酷暑难耐的夏季,为争夺房产,当事人之间搞得火辣辣的。小琳以及父母将小黄告上了法院,要求小黄从
房屋里搬出去,依法确认
房屋产权归小琳父母。
“不补我20万元,我就绝不搬出去。”小黄态度很坚决,“按目前的市场价算,房子要值40万元。”
见双方剑拔弩张,闹得水火不容,吴家慧采取了“迂回战术”。她首先通过旁人了解到,小黄、小琳有一婚生子,
离婚时判给了小琳;小黄是梁平县人,争议
房屋建在老人指标房上,“从这个事实我得出一个结论,小黄心里很清楚,他想要回房子既不现实也没有可能性。”
心中有底的吴家慧找到小黄,和颜悦色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首先,本案中的投资是债权,债权只能主张投资部分,损失部分只能主张利息。
其次,毕竟还有血缘关系,联系血缘关系的就是孩子,“娃儿还在你前妻处,每个月你还要去支付生活费嘛,还要经常去看娃儿嘛,闹得过于生分了,恐怕大家都不好意思见面,何必呢?”
法理、情理,环环相扣,小黄茅塞顿开,只要本钱,连利息也不要了。
见小黄主动让步,小琳感动地对前夫说:“今后搬出去了,要注意自己照顾好自己。”小黄也诚恳地对前妻说:“虽然我们不是夫妻了,我还会经常来看你和娃儿的。”
讲法析理,让一对怒气冲冲的夫妻,分道扬镳后还互道了声难得的珍重,吴家慧真是“功德无量”。
解“疙瘩”心得 耐心细心爱心
为什么要打官司?这是因为原、被告身上有解不开的‘结’,而我们作法官,就是要为他们解开这难解的‘疙瘩’。” “疙瘩”不好解,吴家慧却从解“疙瘩”中总结了两条宝贵经验。
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生活就像一团麻呀,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 要想解“疙瘩”,首先得有耐心。吴家慧说:“要仔细听当事人的诉求、苦衷、矛盾,只要有充分的耐心,你一定会听出当事人的心声,他想要得到什么,心底是怎么想的,你就可以做到心里明镜似的,调解也就事半功倍了。”
吴家慧的耐心有多久,她笑着对笔者说“没试过”,但只要不开庭,当事人婆婆妈妈地说上半天,她一点不烦、一点不恼,并且全听进了心里、记在了脑海间。有个妹妹不经哥哥同意,将哥哥的房子租出去收租金用于养母亲,哥哥收不回房子,气愤至极,告上法院。吴家慧调解时,没有工作的哥哥有的是闲功夫,每次调解都要说上3个多小时,直到把自己给说得筋疲力尽。一周下来,哥哥的怨气发泄完了,头脑清醒而理智,调解水到渠成。
光有耐心不行,更还有细心。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矛盾是怎么产生的?吴家慧从当事人的举手投足间,就能捕捉到她想要的信息。
“耐心、细心都是建立在爱心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爱心,什么心都没有了。”把千头万绪的矛盾,化解成了和谐社会最温暖的细流,这就是吴家慧的追求,也是她心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