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关于“皇阿玛”张铁林做了“活佛”的消息再次点燃了网络。
视频中,张铁林在一段不符合藏传佛教宗教仪轨的仪式中被香港“白玛奥色法王”赐予法号、法衣、法器等物品,并受献曼扎、莲师像、经书等。关于商界名流、演艺明星皈依藏传佛教的消息这几年不绝于耳。有分析
文章指出,这种现象体现了某种“有产阶级的身份焦虑。”大帽子这么一扣,似乎就把作者自己与皈依者划清了界限,颇有种“我不焦虑”或是“我虽焦虑,但不至沦落至此”的傲娇。
其实有产阶级与佛教的缘分,并非当代的产物。早在佛教传至中国以后,就和“成功人士”脱不开关系。比如汉明帝修了中国第一座寺庙——白马寺,玄奘大师从西域回来长期伴随唐高宗左右、元世祖封萨迦派八思巴大师为“国师”、清时乾隆皇帝把出生地(雍亲王府)改成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等等。把皈依看成是现代病,显然是不客观的。
关于为什么那么多功成名就的人物会崇敬宗教,我觉得不可简单地归为心灵空虚。休斯顿·史密斯在名著《人的宗教》里认为,除了满足简单的吃饱穿暖之外,人还有进取心和功利心,而在这些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又要开始追求更高远的目标——不朽。可惜人生有限而世界无限,以有限求无限,怎么可得呢?正在人们发愁的时候,提倡“因果”、“轮回”的佛教恰好对这个人生最大的难题给出了迷人的答案。这也就可以部分解释,为何如今很多成功人士对藏传佛教特别痴迷,因为它的“转世”制度,是我国宗教中独有的。
既然皈依藏传佛教本是件无可厚非的事情,我们今天干脆就来放出一份大福利,如果你对藏传佛教感兴趣,要怎么在鱼龙混杂的仁波切中找到一位真正的仁波切呢?
首先,看品牌。
张铁林与“白马奥色法王”
现代人流行跑步,跑步的人需要一双合脚的跑鞋。有艾斯克斯、索康尼,也有耐克、阿迪达斯,看个人的需求不同。藏传佛教也分为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等等,每个都有来头,说出来都是杠杠的。
宁玛派(俗称红教)是藏传佛教在西藏各教派中最悠久的教派,比其他教派的形成早300余年。因为是西藏前弘期所传的佛教,因此被称为宁玛(旧)教。该教奉莲花生大师为鼻祖,传教通过师徒单传,教徒分散各地,可以从事生产,也可以娶妻生子,没有正规的学经制度。
噶当派是西藏后弘期最早出现的教派,奉阿底峡大师为祖。“噶当”的意思是把一切佛语都作为僧人修行全过程的指导,应该不分优劣、不折不扣地付诸实践。这一派可以说奠定了后期所有藏传佛教的思想基础。
萨迦派(俗称花教)最早出现在西藏萨迦地区,母寺是萨迦寺,教派也叫萨迦派。这一派在元朝风光无限,首领八思巴大师被封为“国师”。 萨迦派规定,僧人可以娶妻生子,但生子后就再不能接近妇女,并从一开始就决定法位以家族相传的形式延续,萨迦政教两权都集中在萨迦家族手中。
噶举派(俗称白教)是宁玛派之后在藏区具有非常大影响的教派,藏传活佛转世制度就是从噶玛噶举派开始的。这一派着重密法、强调刻苦修身,主修大手印法,通过师徒口耳相承。
格鲁派(黄教)就更是大名鼎鼎。该教势力遍及藏区,为以前藏传佛教各派无法比拟,班禅、达赖都是这一派的活佛。格鲁派重视僧侣的学院教育,有一套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
除此之外,每派在神学理论、修法上都有差别。
比如在“胜义”和“世俗”二谛的理解上,噶当、格鲁派持“应承中观见”,而宁玛、萨迦、噶举等派为“大中观见”,觉囊派持“他空见”;在修习方法上,噶当派主修菩提道,噶举、宁玛、萨迦派主修“精要四支”、“莲花生大师八大成就法”、“不越萨迦寺门红三法”等密法,格鲁派则主张显密兼修。
所以,如果要求佛法,至少得像买球鞋一样对这些品牌的区别都有些了解,遇到信口雌黄、前言不搭后语的假仁波切,自然就好分辨了。
其次,看品级。
张铁林自称“白马奥色法王”弟子,并从“法王”受赐法名、法衣、法器等。
品牌选对了,就万无一失了吗?还得小心买到次品。因此还得看看品级如何。选择仁波切也是这样。所谓“仁波切”,是藏族对于一般活佛的称呼,而我们所称“活佛”原意是“化身”,并不是真的佛。因此,活佛没有通过严格的教育培养,也是传不好佛法的。
而且,在活佛转世制度实行之初,只有在教派内的高僧大德圆寂后才采用。后来这个制度被滥用了,既不限于教派或高级僧侣,也不问学识如何,只要有一定财力就可以“申请”到一个活佛的资格,开创出一个新的活佛转世系统。清乾隆年间,在理藩院正式注册的呼图克图一级大活佛(仅格鲁派)有148位,到了清末增至160位。而没有呼图克图职衔的活佛,50年代中期有学者估计大约有3000-4000名。到如今,甚至有“朝阳区三十万散养仁波切”的笑谈。
其实,自古以来藏传佛教拥有较好的宗教教育体系。早在公元8世纪,赞普次松德赞就在聘请印度和藏族僧侣13人为教师,招收学僧25人,学习藏文和佛教教法,确立了藏传佛教最早的寺院教育。藏传佛教各派在悠久的传承中,也各有独特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在完成艰苦的学习之后,各派还会授予学僧学位认证,比如噶当派、格鲁派有“格西”(善知识或良师)学位,萨迦派的学僧最高可获得“班钦”(大学者)的称号。
如果对各派的学位认证半信半疑,总该相信国家级认证标准吧。在我国确立新的藏传佛教学衔体系中,分为禅然巴(初级)、智然巴(中级)、拓然巴(高级)三级。2004年,作为我国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成立了藏传佛教高级学衔评审委员会,并经国家宗教局批准,培养“拓然巴”和“智然巴”两级学衔,成功获得学衔的僧人被授予学衔证书。拉萨色拉寺经师、管委会副主任扎西坚才就是第一届“拓然巴”高级学衔的获得者。
跟着有“质量认证”的师父学佛法,才能避免误入歧途不是?
最后……
我得给诸位跃跃欲试的读者泼盆凉水。有首偈子概括了中国佛教八个宗派的特点:“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虽然不完全正确,倒有那么点意思。其中“密富”说的就是学密宗(东密和藏密)得是有钱人。即便不说各种法器、坛场,仅供养上师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大概,这也就是某些成功人士崇奉藏传佛教的隐性原因吧。身份的象征,不是吗?